身材纤细,肤白胜雪,自有一股轻灵脱俗之气,配上一条镂空白裙,更显高雅。她就是“菌中皇后”——竹荪。
跟常吃的平菇、香菇、杏鲍菇等相比,很多人对竹荪不太了解。竹荪是一种食用真菌,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:长裙竹荪、短裙竹荪、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。
她的形状略似网状干蛇皮,有深绿色的菌帽,雪白色的圆柱状菌柄,菌柄顶端有一围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,因此被人们称为“雪裙仙子”,名字好听也名副其实。
过去,竹荪长在深山老林,多野生在竹类的腐竹根上。古时候竹荪更是叫人难觅芳踪,价格贵如黄金,只有在帝王御宴上才能见到。
靠天然采集竹荪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,如今,通过“室内”和“竹林”两种人工栽培方式,竹荪才逐渐出现在大众餐桌上。
A
“破壳而出”
竹荪刚刚长出地面的时候是一个圆球形状,球状物是竹荪胚体,被叫做“竹荪蛋”。
在阳光充足、气温高的情况下,只需10分钟左右,她就“破壳而出”,最后长成一根圆柱的形状,然后打开菌裙。名副其实的“丑小鸭变成白天鹅”,堪比昙花一现。
B
“争分夺秒”
竹荪的采摘需要把握时间,2~3天内必须立即采收,否则就会腐烂。采摘竹荪,要在蕾丝伞还没打开就采摘下来,菌丝的生长速度极快,放到筐里的竹荪不久就会打开蕾丝伞。
C
“烘、冻、泡、烹”
泡:竹荪的泡发是关键,可以用淡盐水泡发20分钟左右,中间换2至3遍水,用盐水将竹荪上的杂质去除。
烹:泡好后的竹荪可清蒸、凉拌、爆炒、煲汤、涮火锅。她的包容性非常强,不管和什么食材搭,都能锦上添花。
另外,竹荪的根部小圆圈和菌盖部分会残留比较多菌液,气味较大,所以在烹煮前,要把这两个地方去掉。
竹荪营养丰富,滋味鲜美,自古就名列“四珍”之首;她能够保护肝脏,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,有俗称“刮油”的作用;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,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。
沿海的福建广东地区,喜欢用竹荪煲汤。比如竹荪排骨汤,竹荪鸡汤,冬笋竹荪汤等,就算跟炖料一起炖很久,竹荪依然能保持自己的鲜脆。
北京有一款“瓤竹荪”的菜,是将冬菇、冬笋、胡萝卜等切成细丝,入炒锅加调料煸炒成素馅,填入竹荪内,经蒸制,用水淀粉将原汁汤勾浓,浇在竹荪上。
上海的“双菇竹荪”是以蘑菇、冬菇为配料,烧制而成,鲜香滑嫩;安徽有一道“口蘑竹荪汤”,高级筵席多用竹荪作汤菜;有的地方也用竹荪与紫菜相配做汤。
4
竹荪涮火锅,好吃到上瘾
其吃法也是颇有讲究的,先喝汤,后吃竹荪,之后是鹅肉,再涮蔬菜,最后是吃烩面,这便是吃竹荪鹅锅的五步法。
基本涮1分钟就可以吃了,吸满火锅汤汁的竹荪,所有纤维都饱满起来,蘸下喜欢的蘸酱,看似软绵,吃在嘴里却嘎吱脆,让人越吃越上瘾。
01
看颜色
颜色偏黄的竹荪是自然烘烤而成的;颜色过白的可能是用硫磺熏过的劣质竹荪,而且正常竹荪菌裙的颜色比菌杆略黄,如果熏硫的话,菌裙菌杆的颜色是一致的。
02
闻气味
03
看外形
经过几十年的沉浮,菌类火锅如今又有了回春的苗头,它因符合养生理念和独特的清淡味型,被越来越多的女性顾客青睐,继绣球菌之后,竹荪成为火锅界“颜王”,你的店里上了吗?
上一篇: 川臻坊丨做菜秘笈,化腐朽为神奇的底料!
下一篇: 川臻坊丨家庭自制火锅,味道不正宗?你和正宗四川火锅只差一袋火锅底料!